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法学双师型建设的逻辑基础与路径选择(2)

来源:法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反观就业率,即便考虑到法学专业有着执业门槛较高、择业周期较长以及就业率统计周期较短等因素,自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法学连年位次靠后,被亮

反观就业率,即便考虑到法学专业有着执业门槛较高、择业周期较长以及就业率统计周期较短等因素,自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法学连年位次靠后,被亮红灯。相关研究报告也显示出,用人单位对于新入职的法学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技能等方面满意度较低。

(二) 现阶段法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法教义学主导的教学方法的不足

目前法教义学依然是高校科研与教学的主要方法,就其特定的立场和方法而言,法教义学是对由本国立法条文和司法案例中的法律规范构成的实定法秩序做出体系化解释的法学方法[3]。批评的观点认为,法教义学的中国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本的立场和方法,这一方面表现为对立法中心主义的法律解释学的沿袭,因此难以摆脱概念法学的积习,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不以本国司法裁判为法律教义,缺少实定法的司法维度,仍然主要依赖于对国外法学理论的“法学继受”。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无法体现对法律职业的重视,培养的是大众化法律人才,法学专业因缺乏社会实践性而成为晦涩难懂的文字学科[4]。

2、理论灌输主导下思维方式的片面性

传统的讲授法多局限于知识传授、理论讲解、法条注释[5],以形式逻辑的三段论作为基本的思维工具。三段论预设了法律的明确性和意义的固定性,并且有大量的法律文本、法律规范予以支撑,但实践中法律的不周延性、模糊性、法律漏洞等都在挑战三段论思维的前提;同时,三段论结合单纯概念法学的方法,容易简单把法律当成了不经过发现、解释、论证、论辩以及修辞加工就可以运用的规范[6]。而实践中的法律却总是在不断解释与论证中获得其意义和有效的实施,美国法官与学者卡多佐就曾指出,“当概念被视为真实存在的并以全然无视后果的方式被发展到其逻辑的极限时”,概念就不再是仆人而是暴君了[7]。

法律职业活动都是指向具体的案件事实引出的个别法律问题,这种法律问题有可能边界清晰地被涵摄于特定的法律规则之下,更多的时候其边界可能是不清晰的。法律适用中存在多种情形的竞合问题,也有可能本案事实正处于概念的模糊之处,需要进一步借助理论与经验对法律做出具体的解释。这是一个法律规范面对当前的生活现实“具体化”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需要在规范及与该规范有关的事实之间进行“眼光的往返流转”[8]。基于以上的特点,法学研究与法律职业活动正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对新技术运用采用不同的态度,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法学研究方法仍多立足于本国与国外文献,进行法教义学上的解释与演绎。法律职业领域尤其是律师行业,则出现了众多的大数据平台,信息汇聚的重点在类型化案件的法律依据与司法观点,并以此进行归纳与预测。

传统的法学教育方法与目前快速发展的法律职业领域广泛使用的综合性信息工具相比,可能会很快失掉效率上的比较优势。当前高校对互联网的应对多是形式上的,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室、丰富学生听课的方式等,在内容层面的回应仍然不足,法学教育表现出了保守性[9]。法律实践所表现出的不同于法学教育的思维方式以及具体做法,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大,尤其是我国大量的高校自本科阶段即开启法学专业教育,学生并未经过通识教育获得对于社会生活实质的普遍理解与价值判断的稳定形成,学生法学专业毕业进入法律职业领域所普遍反映出相应的法律适用能力的欠缺或许能够反映出教学中的此种不足。

3、含混的教学目标与多变的教学方法的冲突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重点法学院校教师学者并未将关注点放在就业率上,这可能是因为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不愁就业,但是这仍然无法掩盖就全国范围来看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法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也多是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变化,教育系统对于改革推进并不是积极拥抱,有时恰是被较低的就业率倒逼形成的改革压力。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多年的法学教育的发展使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讲授的方式,变化可能会导致不适应与相应的心理排斥,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目标设定不清,法学教师专注于专业知识但并未形成对教学目标的清晰认识,此外,还有可能是教师们还没能掌握适应职业化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三 法学“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 转变理念,接受 “双师型”做法

文章来源:《法学杂志》 网址: http://www.fxzzzzs.cn/qikandaodu/2021/0722/772.html



上一篇:吴法鼎弃法学画的中国留法第一人
下一篇: 法理、法史论文_以目标导向的法律硕士案例教

法学杂志投稿 | 法学杂志编辑部| 法学杂志版面费 | 法学杂志论文发表 | 法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法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